在2025年2月13日印尼国际车展上,以往主要展示纯电动汽车的中国车企,这次却带去了多款混插车型。
日系轻混车都不太好混了,那也难怪他们也开始搞“逆向研究”,狂拆中国汽车了。
2024年10月,日本岐云开官网阜县瑞浪市的一所废弃学校内,70名汽车零部件企业代表造访EV的拆解展示设施,学习中国产EV的车身结构和零部件设计特点。
从2021年拆解五菱宏光MINI EV开始,日本已连续三年将中国新能源汽车“大卸八块”,甚至美国机构也加入拆车行列。
答案藏在数据里——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522.1万辆,超越日本;其中,电动载人汽车全年出口177.3万辆,增长67.1%。
而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已经增加到641万辆,同比增长23%,有望蝉联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
当日本工程师拆开比亚迪海豹的电池舱时,日本制造业要失守了的感叹,揭开了这场技术逆袭的序幕。
早在2021年,名古屋大学山本真义教授团队就拆解过一辆售价仅3.88万元人民币的五菱宏光MINI EV。
他们发现,这款车砍掉了动能回收系统,将水冷改为风冷,甚至用直流变频电机替代传统电机,硬生生将成本压到丰田同级车型C+POD(售价7.7万元)的一半。
拆解团队发现,海豹的刀片电池与CTB车身一体化架构,将电池、底盘和车身高度整合,既弥补了刀片电池能量密度的短板,又将高压系统和电控单元的技术标准提升到“甩开日本同行两条街”的水平。
更令他们震惊的是,车内5G智能模组全由我国企业美格智能提供,整台车如同一部“带轮子的智能手机”。
中国已形成完整的电车产业链,日经BP社在报告中写道:“吉利版雷克萨斯”让日本服气。
这款车电气元件性能优越,底盘调校精准,内饰豪华程度堪比雷克萨斯,但售价比同级日系车更低。
而这种拆解的事情还不止发生在日本,连声称全球中心的美国也没有“放过”中国汽车。
2024年5月,美国底特律研究机构CareSoftGlobal拆解了比亚迪海鸥。
这款售价1万美元的小车,搭载的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远超美系竞品,续航达400公里,而售价3.5万美元的雪佛兰Bolt续航仅300公里。
不仅在成本上,在规模和制造业上,中国也以实力碾压别国。例如在上海的特斯拉超级工厂,马斯克曾说没有这个超级工厂,特斯拉就要破产了。
2019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投产,2023年产量突破200万辆,占全球总产能很大比重。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拥有全球最密集的供应链网络——约52万家零部件企业,从电池、电机到车机屏幕、轮胎,全部自主云开官网可控。
以电池为例,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将成本压至10年前的十分之一,续航却从100公里提升至1000公里。
比亚迪品牌负责人李云飞透露:规模化生产让电车比油车更便宜,2024年我们直接做到‘电比油低’。
2023年,比亚迪在日本推出海豚电动车,续航超越日产聆风,售价却低20%,靠的正是自研的电机和电控系统。
日本计划2030年减排46%,却不得不依赖我国电动车技术;美国车企为降低成本,争相引入中国供应链。
当德国大众与地平线合作研发智驾系统,当丰田工程师默默研究比亚迪的CTB架构,一个问题浮出水面:“师父”与“徒弟”的角色转换,是否意味着全球汽车产业正在重写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