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千顾科技凭借主力产品ESC实现超3亿元销售额,获得30+新车型定点,合作11家OE云开(Kaiyun)网站M客户,而下一阶段的主要增长驱动EHBI Onebox产品将在2025年实现量产供货,目前已获近10家知名主流整车厂重点项目定点。
千顾科技的创始人与上汽集团关系紧密,其目前最大的客户也正是上汽通用五菱,此外投资方还包括小米、一汽等主机厂。
智能化、电动化、国产化三浪叠加,线控制动市场充满着变数,一批又一批创业企业也因而具备逆袭突围的基因。从技术、客户、产能三方面来看,千顾科技很有可能将后来者居上的黑马故事贯彻到底。
不过,Onebox的国产替代尚处初期,率先拉开Onebox取代Twobox序幕的海外巨头博世仍然是最大的垄断者,目前国产Onebox也并非一片空白的市场,2025年Onebox产品竞争激烈程度将显著加剧,这都为千顾科技的扩张计划带来了一定风险。
2024年,千顾科技完成4亿元的B轮融资,实现超3亿元的销售额,获得30+新车型定点,完成50+车型量产,合作11家OEM客户。
这家从车身稳定系统(ESC)起量的企业,已然实现累计超600万套智能底盘制动产品的出货,计划在今年实现EHBI One-box产品的量产供货,EMB也已然开始装车测试。
2015年,作为技术合作方,千顾主要与上汽等整机厂合作,成立两年内累计完成超50个线控制动预研项目,成功搭载上汽荣威、上汽名爵、上汽大通、广汽乘用车、北汽乘用车、华晨等品牌车型。
2017年-2021年间,公司累计服务多家整车厂,累计供货线控底盘类产品超百万套。
2022年,千顾迎来了真正的爆发年。彼时的千顾科技在量产、技术和客户方面都积累颇深:数百万套产品的量产经验保障产业化节奏,ESC、ABS、EHBI等核心技术的自研确保产品开发进度,与国际tier 1、多家整车厂的合作也为起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于是,就在这一年内,千顾科技成功完成天使轮、战略轮融资,发布新一代ABS/ESC产品,在多个新能源车型上实现相关产品的量产,同时也正式发布了EHBI(液压解耦Onebox系统)、完成首个项目装车测试。
2023年,千顾科技完成超亿元A轮及A+轮融资,ESC量产供货,全年累计销售30万套,在去年国产乘用车车身稳定性控制系统市场占有率达30%。
2024年,千顾科技ESC月供货超8万套,国内自主ESC出货量第一;EHBI-Onebox已具备量产供货能力,获近10家知名主流整车厂重点项目定点,首台搭载千顾EHBI-Onebox的车型下线;EMB已进入装车测试环节。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千顾科技最大规模出货的产品为ESC,最主要的客户为上汽通用五菱,ESC、ABS等产品已大规模搭载在五菱星光S、缤果等热销乘用车和商用车型上。
连续三年,千顾科技在制动板块一步一个脚印,将每年营收增长维持在100%以上。2024年,千顾科技的出货量成功挤入国产线控制动市场前三的宝座,仅次于伯特利和比亚迪旗下的弗迪动力。
而据千顾联合创始人邓海燕介绍,在产品规划上,千顾一般保持着三代布局的节奏,一代主力选手量产供货,一代明星选手研发落地,一代未来之星前瞻预研。
目前千顾科技正在努力实现主力选手ESC到EHBI(One-box)的切换,2025年千顾极有可能实现One-box产品的量产出货。
千顾科技的EBHI集成了ABS、ESC、E-booster和EPB功能,支持多传感器融合,以ESC算法为核心基础,是国内自主研发的首款集成VMC(车辆运动学控制) 的Onebox产品。
简单来说,它能通过与空气悬架,后轴转向等多种底盘电控系统的协同控制,实现助力控制、车轮防抱死控制、车身稳定性控制、协调式制动能量回收等30余种控制功能。
从技术、客户、产能三方面来看,千顾科技很有可能将后来者居上的黑马故事贯彻到底。
千顾科技联合创始人徐松云曾对36氪介绍道:“Onebox产品作为制动系统的大集成产品,需要众多背景技术的积累,比如系统开发能力、功能安全开发能力、高精度车辆模型开发能力、底盘安全件ECU正向开发能力、电磁阀开发能力、PMSM电机控制能力等等九大核心能力。其中大量核心能力都需要以ESC产品的开发经验为核心基础,因此ESC可以说是Onebox的核心。”
而千顾在ESC上从0到1、从1到10、从10到100的技术突破和大量出货,恰恰赋予其深厚的经验积累,也恰恰是其作为Onebox领域后来者能够迅速赶上头部梯队的产品能力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2024年,由武汉理工大学、上汽通用五菱、保隆科技、千顾科技四方共建的“智能线控底盘联合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该实验室首个项目主要聚焦于EMB产品,截止2025年1月6日,千顾科技已推出EMB的A样硬件和开发平台,已经进入装车测试阶段。
据网络公开信息,千顾科技的管理层与上汽集团、同济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都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因而在技术突破上除了自主研发之外,千顾背后还有着产业、学界、资方的多方助力。
客户方面,千顾科技向来有与主机厂合作的良好基因,此外还获得了一汽、海拉的战略投资。主机厂作为股东,更有可能与千顾进行深入合作。
产能方面,千顾科技也早有谋划,将募集资金迅速投入扩产和产线智能化建设中。在江苏常熟打造了应用及生产基地,2024年产能快速爬坡,二期工厂正式投入使用。
据千顾科技,公司2025年的业绩主要驱动为Onebox产品,且预计于2025年实现盈亏平衡。
其一,Onebox的国产替代尚处初期,率先拉开Onebox取代Twobox序幕的海外巨头博世仍然是最大的垄断者。
据知情人士透露,博世在技术水平上相较目前的国产Onebox还是拉开了比较大的差距,且其Onebox产品经过长时间量产的质量认证,保障了绝对安全,本身较长的验证周期已经是其他零部件企业进入的一大壁垒,要用性价比来对打博世、采埃孚等老牌供应商,尚存在一定难度。
另外,博世在规模化量产降低成本、压低Onebox价格回击新势力上也具备天然优势。
其二,目前国产Onebox也并非一片空白的市场,2025年Onebox产品竞争激烈程度将显著加剧。
除了突破海外巨头的层层垄断,千顾科技还需正面迎战伯特利等国内老牌制动厂商和利氪、同驭、比博斯特、拿森等新势力。
据知情人士,目前国内各Onebox初创企业在技术进度上尚未拉开明显差距,市场状态是各家绑定了某一主机厂,此前各厂商都处于跑马圈地、各自先服务好背后最重要的车企、保证较长一段时间的安全和质量的状态。
而进入到2025年上量阶段,不少企业将Onebox作为明年产能扩张、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
产量的快速爬坡,对各企业产品在安全和合规上的把控提出了较大的挑战。行业竞争激烈,保持成本优势和高出货量的同时,如何保证绝对的安全是一个难题。越是在上量的时候,越是不能出岔子。
在制动领域,老一套传统制动厂商的经验难以复用,海外厂商的智能化和电动化进度堪忧,国产自主品牌与海外厂商处于同一开发窗口期,甚至比海外厂商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因而智能化、电动化、国产化三浪叠加,线控制动市场充满着变数,一批又一批创业企业也格外具备一夜逆袭、黑马突围的潜在基因。
正如千顾科技徐松云所说,在线控制云开(Kaiyun)网站动领域,从能够主动干预保持车辆稳定性的ESC,到能够支持解耦线控制动的EHBH(Twobox)和高集成度的EHBI(Onebox),每家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其背后的技术细节是竞争要义。
除了技术之外,客户、股东、产能,战略眼光和决策执行力,都是要实现后发先至所必须下苦功的发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