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中国)Kaiyun·官方网站-陪伴每一程

价格战导致企业偷偷给汽车“减配”?监管部门出招了!-云开官网
云开官网

公司新闻

价格战导致企业偷偷给汽车“减配”?监管部门出招了!

2025-07-22 15:04

  针对消费者关心的汽车产品质量问题,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副局长雷光程在会上表示,随着产业快速发展和市场环境变化,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形势愈加复杂,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带来持续挑战,这对加强安全监管、升级监管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国内车市正上演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新车价格战。这场持续一年多的价格战背后,隐藏着影响产业健康发展的深层隐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在新车销量较快增长的情况下,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11.9%,整体利润率低于工业企业平均水平。事实上,利润的压缩直接影响了企业在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进而影响到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多位车企负责人揭示了更多在价格战中可能发生的“减配”行为。比如,车企在座椅填充物、车窗玻璃、结构件等隐蔽环节采用低成本替代方案,虽单个项目差异微小,但叠加后可能会降低车辆安全性、耐用性与使用价值,引发了公众对车辆安全性的担忧。在汽车“新四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全球化质量安全治理的 迫切性日益凸显雷光程透露,2024年以来,我国累计实施汽车召回320次,涉及车辆1651.7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召回139次,涉及车辆602.04万辆,对此,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快推进《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并结合汽车数智新生态进一步优化召回工作程序和要求;同时将健全事故报告、现场勘查和缺陷分析机制,加强事故深度调查与分析。

  在谈及下一步加强行业监管的话题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冯永琴介绍称:“我们将探索建立沙盒监管深度测试技术规范,构建危险场景库、典型缺陷分析用例库和典型沙盒深度测试用例库,进一步提升对新技术的测试和验证能力。此外,还将提升缺陷现场调查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强化产品召回管理。研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缺陷召回智慧监管技术方案,加强对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缺陷的调查。”雷光程表示,生产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提升产品安全水平。提升质量、保障安全需要企业强化质量责任意识,切实履行缺陷汽车召回及汽车“三包”等义务,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时应客观、真实、全面、理性,确保消费者正确理解和使用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此外,市场监管总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大对企业过度宣传、虚假宣传的整治力度。标准引领品质安全切实筑牢产品质量安全屏障标准是产业发展的基石,就如何保障汽车产品质量安全,市场监管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司副司长唐冀平表示,检验检测是保障质量安全、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是保障数智时代汽车产业安全发展的生命线。

价格战导致企业偷偷给汽车“减配”?监管部门出招了!(图1)云开(Kaiyun)网站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width=994 height=659 />

  唐冀平进一步表示,市场监管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司作为检验检测管理部门,将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车用操作系统、数据跨境流动等领域的关键研究,针对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新型风险,加快完善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检验检测标准体系;同时将聚焦新能源汽车电池检测等高风险领域,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规范汽车领域检验检测服务。对此,市场监管总局通过实施一系列监管措施,持续推动整车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去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汽车芯片认证审查技术体系1.0版》,这是我国首个覆盖汽车芯片全产业链的自主质量标准体云开(Kaiyun)网站系。该体系包含七大类44项可靠性测试项目清单,研发出适用于国内汽车环境的检测方法模型,填补了国内汽车芯片质量认证空白,为产业链协同创新和全球检测认证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市场监管总局还部署开展了质量强链工作,发布对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管理,持续提升智能网联新能源车安全水平。据了解,通过实施CCC认证,可以对电动汽车供电设备防触电、短路保护、耐火耐燃等关键安全指标进行严格测试,并对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开展持续检查,有效防止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产品流入市场,切实筑牢产品质量安全屏障。协同创新驱动品质升级强化质量完善监管体系从长远来看,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基础上,这既需要行业监管部门完善监管体系,也需要汽车企业持续强化质量意识。今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要求企业实施OTA升级活动应当按要求向有关部门备案,并确保实施OTA升级活动后的汽车产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技术规范等相关要求。市场监管总局及时开展备案评估与监督检查,规范OTA升级应用方式,避免企业通过OTA升级隐瞒车辆缺陷或规避责任。这意味着,新规首次将车企的主体责任细化到研发、生产、OTA升级的全生命周期,要求建立“开发—测试—运行”全链条安全管理体系,从制度层面杜绝了车企尝试通过软件升级来规避监管的灰色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