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中国)Kaiyun·官方网站-陪伴每一程

云开:全球第一!中国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超50%-云开官网
云开官网

公司新闻

云开:全球第一!中国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超50%

2025-07-17 20:22

  “目前我国的汽车智能技术在终端装载率上走在全球前列。其中,L2级辅助驾驶的渗透率已超过50%,全球第一;新型辅助驾驶技术(如智能泊车等)的渗透率也超过20%。”在2025新能源智能汽车新质发展论坛上,点明行业优势的同时,也明确了当前核心任务的两阶段目标:2025年至2030年,加速普及辅助驾驶,扩大用户基础,培育智能驾驶文化。同时,他还强调,我们的目标不能只放在低阶技术的普及上,要快速提出L3及更高等级自动驾驶的发展目标,率先实现L3及以上技术应用的国家和企业将占据关键优势。结合企业动态判断,2030年及之后两三年,或将是L3、L4从试点走向规模化应用的窗口期,窗口期较短,中国汽车产业必须保持快速发展节奏。“如果慢下来,我们过去的优势就可能被反超。”

  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与发展节奏下,企业该如何破局?论坛上,来自行业各界的代表齐聚一堂,从技术突破、实践路径、生态协同等维度,共探新能源智能汽车的新质发展之路。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院长、教授王建强指出,目前智能汽车安全技术主要沿着两条路径推进:一是规则驱动,具备逻辑清晰、可解释性强的优势,但面临泛化能力弱、难以覆盖长尾场景等瓶颈;二是数据驱动,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泛化性,但存在“黑箱”属性、难以溯源、对极端场景识别能力不足等问题。两种路径各有优劣,均难以单独支撑智能驾驶向更高等级演进。

  如何突破关键技术瓶颈?王建强提出“认知驱动”路线,融合人类类脑认知与知识经验的启发方式,通过感知—认知—决策三大环节打通规则与数据的融合通路,实现系统在复杂交通环境中的准确感知、深度认知与安全决策。

  技术迭代的节奏同样关键。“智能驾驶类似手机基站,技术复杂但终局难形成差异化,核心是‘快速迭代’。”地平线副总裁、战略部&智驾产品规划与市场部负责人吕鹏提醒,产业周期中需平衡降本与技术迭代,行业尚未成熟,过度降本会牺牲用户体验和安全性,应通过技术迭代(如算力提升)推动体验升级。

  当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中国汽车产业正面临从低水平竞争突围的关键挑战。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卢放给出破局思路:以四重创新实现跨越。“坚持技术创新,从‘比拼参数’转向‘创造价值’;坚持管理创新,从交易关系升级为伙伴关系;坚持品牌创新,从单次消费延伸至长期信赖;坚持开放创新,从中国产品成长为中国品牌。”

  江汽集团控股公司董事、江汽集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马翠兵则以实践印证转型价值。“汽车产业正处于多技术变革与多产业融合的关键期,传统赛道大门加速关闭,新生态、新价值链却在加速形成,中国车企迎来进军高端的黄金窗口。”以江淮汽车为例,自2019年与华为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后,双方在研发、供应链、制造、销售服务全链条深度融合,组建超5000人专属团队、联合打造尊界超级工厂,正是高端化突破的典型实践。

  法雷奥中国首席技术官顾剑民的观察更显产业自信:“中国已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健身房’,技术正反向输出至全球车企。”近年来,中国汽车企业通过合资、控股等形式实现技术反向输出,成为产业开放合作的新范式。

  技术突破与企业实践的背后,是产业生态的深层重构,而AI大模型正成为重构的核心驱动力。

  “随着AI大模型快速进化,车载应用从传统软件定义汽车转向‘AI定义汽车’。2024年以来,座舱和智驾系统几乎都默认接入AI模型,但其对底层芯片、OS架构及应用层兼容性提出了巨大挑战。”一汽研发总院副院长兼九章平台CEO周时莹表示,“目前,多数整车厂还未完全实现软硬件绝对分离。此外,在资本趋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企业转向具身智能。智能汽车作为‘人形机器人’的早期形态,在嵌入式系统、神经网络与AI连接基础方面具备天然优势。”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兼CTO杜强表示,过去半年,AI对整个汽车行业、汽车体验以及汽车核心竞争力的影响重大。针对“AI是否颠覆或重构传统整车OS”的疑问,他认为AI对汽车系统是增量构筑,而非替代。中国的软件供应链在底层操作系统领域已成长成熟,具备快速适配芯片和电子电气架构的能力,满足车企高速迭代需求。AI技术赋能下的软件开发效率大幅提升,工具链和半自动化开发帮助降低门槛,提高人效。

  “智能化时代,企业竞争力重心迁移至智能和AI能力。”在张永伟看Kaiyun官方入口来,未来汽车成本中机械占比将由70%降至30%以下,电子与软件占比将达到70%,智能化和成本成为购车决策的首要因素。他认为,智能化企业发展可分三个阶段:利用AI辅助研发和管理;生产智能化产品,如AI汽车;转型为AI底层企业,打造系列AI产品。

  新闻热线电话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广告招商电话 行政热线